> 配件与周边 > 路亚钓技巧:浅谈鱼类的趋性

路亚钓技巧:浅谈鱼类的趋性

浅谈鱼类的趋光性

鱼类的趋性的问题,一直在钓鱼中应用广泛,有一些时候对于路亚钓的朋友来讲也可以适当借鉴。

趋性是指在单向的环境刺激下,动物的定向行动反应。例如鱼类的向光行动(称正趋光性)或背光行动(称负趋光性)。趋性属于定型反应,是本能行为中最简单的一种。鱼类的觅食行为虽然也是一种定向行动反应,但复杂的觅食行为夹杂着大量的习得成分,因而不被视为趋性行为。趋性要求有关动物具有感受性和反应性,因而趋性必须依靠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肌肉来完成。

趋性行为是一种遗传性状,是因具有适应意义而被自然选择所保留下来的。譬如每种鱼类都只能生活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,与此相应存在着正的及负的趋温性和趋湿性。这里仅介绍几种鱼类普遍存在的趋性。

鱼类趋光性

趋光性使鱼类对光刺激产生定向行为反应的特性。趋向光源的定向行为称正趋光性,背离光源的行为称负趋光性。许多鱼类具有正趋光性,如竹刀鱼、沙丁鱼、脂眼鲱、圆鯵、鲐、竹荚鱼、斑葵、银汉鱼、颚针鱼、鱀条鱼等。
鱼类对光刺激的反应有好奇性、适宜照度、索饵集群、条件反射、强制运动、迷惑和本能等种种假说。鱼类的趋光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鱼受光刺激后,游近光源周围;第二阶段是鱼滞留在光源下游动。但趋光的鱼类在过了一段时间后,会因对光的适应、疲劳以及环境的变化等而离开光源游走。某些无趋光性成鱼,其幼鱼也有趋光反应,如香鱼、鳗鲡等的幼鱼。同一种鱼类,其趋光性随着发育阶段、雌雄性别、摄食量和鱼鳔结构而异,如幼鱼期比成鱼期趋光明显,摄食量少时容易被光诱集,有的鱼类如竹刀鱼在怀卵期的趋光性减弱。此外,鱼群被诱集后的起浮程度与鱼鳔结构有关。
趋光性有刺激相称性、保目标性和保留性三种类型。刺激相称性是由于两眼受光面的光量之差引起的刺激。而保目标性和保留性是鱼眼受光面部分受光量之差引起的刺激。鱼类为保持受光量没有差异而产生趋光。鱼眼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曲线是不相同的,底层鱼类感受光谱范围很窄,约为410-650毫微米,而上层鱼类则具有较宽的光譜范围,约为400-750毫微米。
鱼类有一定的适宜照度范围,并且在这种照度的水层内集群。鱼类的适宜集群照度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,如竹刀鱼在水上灯照射下,集群于光源下方约2米处,并滞留相当长的时间。而在水下灯照射下,尽管光量小于水上灯,鱼类能围绕并游向光源,但滞留不久即离开光源。趋光性强的鱼也是集群性强的鱼种,如沙丁鱼、鯵、鲐、竹刀鱼、玉筋鱼等。在夜间鱼为了防御、索饵或发现同伴而长时间滞留于光源下,从而产生集群反应。
鱼类的趋光性与水温和月光有关。一般情况下,水温越高,趋光性越弱;反之,趋光性增强。月光明亮,趋光集群效果较差,如果增强光的照度,可以提高集群效果。

鱼类趋电性

鱼类对水中电场刺激产生的定向行为反应特性。鱼类对电场刺激的行为反应有感电反应、麻痹反应和趋阳反应三种。在这三种反应中,只有趋阳反应属于鱼类趋电性。即在直流电场内,当电压增加到某一值时,鱼类头部转向阳极或游向阳极的行为。这时的电压称为趋阳电压。据资料记载,当鱼类吻端向阳极时,其感电电压为向阴极的1.5-2.0倍。如果采用此两电压的中间值刺激鱼类,则鱼趋阴极感电,而趋阳极不感电。
鱼类趋阳反应所需的电流密度阈值(安培/平方米)、电场强度阈值(伏/平方厘米)或鱼体的行为状态电压(伏)均因鱼的种类而异。即使在同种鱼类中,随着体长的增加,趋电反应时的电流密度阈值和电场强度阈值也随之减小,但鱼体行为状态电压不变。此外,代谢强度高的鱼类,对电流的感觉比较灵敏,同时抵抗电流的能力也较强。

 

路亚钓技巧:浅谈鱼类的趋性:等您坐沙发呢!

发表评论

表情
还能输入210个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