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渔·文化 > 【渔·文化】感受“渔”生活-钓具与文化(上篇)

【渔·文化】感受“渔”生活-钓具与文化(上篇)

【渔·文化】感受“渔”生活-钓具与文化(上篇)

 很多人以为,钓鱼这玩意儿,只是不断追求所谓的破纪录大鱼而已,殊不知,一个真正的钓鱼人,所要追求的东西,可多呢!

钓鱼世界里,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钓鱼人。有些人只喜欢追求新的钓具产品,只要是日本名牌广商一有最新款式产品推出,他们毫不犹豫马上把手上的钓具换过新的!对他们来说,钓具就和手机一样,是种身份象征。在他们眼中,只有名牌货才是最好的,越顶尖的款式才是真正天下第一!

这种盲目追求名牌钓具的行为,实际上向人炫耀的心态多过真正了解钓具实战价值的意义。所以他们的钓技,永远都追不上他们的名牌钓具!---笔者:西门纪.

有些人,除了爱钓鱼,也喜欢寻找和收藏经典钓具,而且越旧越好!我相信绝大部份钓鱼人,或多或少,在他个人的钓具里,一定会有一两件自己最珍贵的稀世珍品!它可能是一支别人误以为是拿来晒衣服用的竹竿,但其实是一支绝版的美国版打狗棒Ugly Stick古董钓竿!也可能是一枚罕见的,不再生产的路亚,铁牌,更可能是不再生产的古董卷线器

在他们眼中,不是新东西不好,而是他们认为这些年代久远的钓具,用的都是真材实料,不只耐用,古典优雅,历史价值更是当今钓具无法篦美的,因此他们喜欢收藏。尤其是一些少有的绝版钓具,对他们来说更是无价之宝!不管多么困难,他们总是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拥有它,因为他们都以能够收藏到真正有价值的绝版货为荣!

【渔·文化】感受“渔”生活-钓具与文化(上篇)

钓鱼钓具的魅力

而在很多情况下,除了钓鱼、吃鱼、养鱼,更喜欢收集一切和钓鱼有关的东西。不管是钓具,图画、照片、海报、产品目录、鱼拓、还是贴纸、Logo、徽章、衣帽、书本杂志、产品说明书、鱼的标本、甚至鱼获的额骨等等,我都会珍藏起来。

一些非常漂亮,珍贵的海报,杂志照片,我都会珍而重之把它们框起来挂在墙上欣赏。其实这些不算什么,一个真正的收藏家,他们会连一个盒子,或是一张毫不起眼的钓具说明书,都小心翼翼珍藏起来。

在国外,一个旧盒子,一张渔具说明书,一本老旧的钓具目录,都有它收藏的价值和买卖的市场。这一切收藏当中,我最喜欢的,就是收集路亚了。其中那些已经不再生产的绝版货,我更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去寻找和拥有它!

有时闲来无事,最喜欢开车到各地的老店去寻宝,尤其是去一些比较山顶的小镇,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其实寻宝的过程中就是最大的乐趣,所以我总是乐此不倦!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,我一定会到处去打听那里有渔具店,而且是要越久越旧的那种老店。

老店里,最多宝物可以慢慢寻找。每当我找到一只自己没有的,或是一只已经找了很久的绝版货时,那种喜悦和快乐,是非笔墨所能形容!不过近来发觉,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寻找这些绝版货了,所以要找好的绝版货,我想机会也不高。

好的东西,不一定就是贵的东西。我最喜欢收集的,还是那些十几块钱,或是只有区区几块钱的铁牌。它们永远都不会坏,更不会有塑胶老化的问题。

市场上,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很古旧,早已停产,但是价格却不会贵的铁牌。多年的搜寻下,我收集到很多老旧的Mepps,Manns大头仔,Dardevle,Tasmania,LuhrJenson,Johnson,Daiwa,Storm和Abu等的铁牌,还有多年前Rapala和Blue Fox合作生产的蓝狐系列路亚。这款旋转铁牌加鲦饵路亚早已绝版,也是我的珍藏之一。我相信水马骝一定会爱上它,有机会我一定会带它们去山水钓场发挥她们的生命力。

资深淡水迷都知道,铁牌是一件很好用的利器。它另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好用,就算是卡掉了拉断也不会觉得心痛!但是,如果是Abu铁牌,尤其是那枚大名顶顶,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的Abu Island,那就另当别论了!本地最出名的经典绝版钓具,相信非它莫属!这只1957年出厂的铁牌,在1975年后不再生产。换句话说,目前市场上的“阿母爱人”,最少都有三十四年以上的历史!如果是完整附有ABU塑胶盒的,在收藏家眼中,它的价格会更高,因为它的年代更久远。

我看过很多渔具店都把它当做是店里的镇山之宝般膜拜!关于这枚铁牌的总总神话和传闻,实在太多太多!我曾经请教过拥有和使用过这只铁牌的老一辈钓鱼人,有人把它吹捧到天上有地下无的神兵利器!只要这只入水无声(听说),质料不同,动态风骚的“爱人”一出,水里的大马骝,红吉罗等等都会乖乖排队上钩!但是也有人对它嗤之以鼻,认为它的表现不过尔尔,花那么多钱买一块烂铁,是件再愚蠢不过的事!无论如何,本地这只古董铁牌的价格不菲,已是个不争的事实!今天它的价格已经被炒作到两百元马币一枚!

本地的一个二手钓具买卖纲站上,一枚编号Z(斑马),黑底金线的12克Abu Island,曾经在一场竞争激烈的投票活动中,最终被一位名叫Kurau King的纲友以马币两百八十三块钱的高价标走!也许这是本土有纪录的最贵铁牌吧!想当年,这只铁牌才卖块多钱而已,那时不但没有人要,钓具店的老板甚至还得将它改装加上防卡铁丝才能销售出去。今天物以稀为贵,钓鱼人的神话炒作,再加上是Abu的经典,价格飙升也就不足为奇了!其实,Abu的经典,可多呢!什么是经典?经典就是最有价值,最成功,最有意义的创作!经典是绝后的,你可以重复它,复制它,但是很难超越它。所以经典不怕后人重复,因为重复前人绝对无法成经典!

阿布的经典传奇

【渔·文化】感受“渔”生活-钓具与文化(上篇)

1940年的Abu Record Catalog

Rapala的故事相信大家可能都有听过,现在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些在网络上找到的关于Abu公司背景的文献。

1880年,Henning Hammarlund在瑞典的Svangsta Morrum河畔创立了一间以生产怀表为主,名为Halda的表厂。

1891年他聘请了Carl Borgstom为公司的生产部经理和的士计程表的设计师。

1914年,Halda表厂经济出现问题,Henning离开。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,表厂面临破产。

1921年,Carl买下了Halda表厂,将它易名为Ab Urfabrike,也就是今天的Abu了。

1926年,Abu以Record的名字,推出了他们设计的第一台的士用计程表。(后来Record这个名字也出现在Abu早期的钓具上)。

1934年,Carl不幸英年早逝,其事业即由儿子Gote继承。

1939年,面对银行逼账,对手竞争,还有老旧的怀表不再流行等等压力,他亲自设计了一款新的的士计程器准备打入国际市场。可惜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,摧毁了他的梦想!

虽然如此,和许多成功的大企业家一样,Gote有一股坚韧不拨,刻苦耐劳,永不服输的性格。战争摧毁了他,却同时也拯救了他。

当时瑞典的卷线器都是由美国入口, 但是世界大战造成无法入口。Gote看准时机,大胆将事业转型,全力生产Abu卷线器,一个伟大的钓具王国就这样因时势而诞生了!所以Abu最早开发的钓具,就是至今他们都深以为傲的直式卷线器了。

1940年代初的Abu初版铁牌,全部都是独一无二,造型优美,纯手工制造。现在很多都已经成为许多世界级收藏家竞相追逐的稀世珍品!

Abu Island是大马钓鱼人眼中最出名的铁牌,其实Abu的铁牌和旋转铁牌多达百种以上!每一款铁牌路亚,都有它独特的地方。每一只老旧的铁牌上,每一个细节,每一个配件,包括三义钩和转环,你都可以看到当时工匠的用心和细腻!最令我佩服的是,很多铁牌上的羽毛尽管已经超过五十多年,却依然能够保持完整,颜色也鲜艳如新!

精细的手工,大胆的创意,丰富的想像力,加上纯熟老练的工艺,让他们创造出一枚又一枚造型独特,泳姿让人充满幻想,效果让人充满惊喜的Abu铁牌路亚!我想一切都和Abu独特的公司文化和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吧!每一个周末,Mr Gote 都会和公司所有的员工,还有他们的家人一起到公司前的Morrum河去钓鱼。Morrum河是欧洲其中一个最佳的三文鱼钓场。河里盛产巨大三文鱼,为他们所创造的钓具提供了最佳的测试体验!周末的测试结果,为来临的工作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,这是所有人最期盼和最愉快的一天。

也就是这样欢愉的气氛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境,Abu的工匠大师们所创造出来的钓具,除了实用价值,更像是充满了高雅品味和古典气息的艺术品,深深俘获了所有Abu迷的芳心!仔细看看Abu铁牌铸造的字体吧!不论多小,他们都会清楚的刻上Abu Made Sweden,或是Abu Svangsta的字眼。这是他最骄傲,也是铁牌最有价值的地方了。如果不是瑞典制造的Abu铁牌,价格就差远了!

闲来无事时,我总爱把这些宝贝搬出来摸摸擦擦。轻抚着铁牌上清晰凸起的鳞片,虽然冰冷,却可以感觉到它们依然充满生命力,依旧拥有足够的魅力去和水里的尤物们勾三搭四!每一个年代久远的铁牌,仿佛都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和故事。

【渔·文化】感受“渔”生活-钓具与文化(上篇)

3款不同编号的Abu Island 1957-75 (点击查看大图)

现在的科技做不出这样的东西吗?不是的!在这一个事事求新,求快,求赚钱更快的年代里,厂商不会把那么心思放在一只小小的铁牌上!抄袭,也就变成最容易赚钱和拥有销路最短的捷径。

ABU的故事

君不见市场上最多仿冒的绝版钓具,就是Abu的铁牌了!当然,模彷得最多,卖得最好的,就是Abu Island!不过,抄归抄,Abu钓具的魅力与精髓,却是别人无法照版抄到的!

[拓展阅读:【渔·文化】感受“渔”生活-钓具与文化(下篇)]

网友评论4

  1. 地板
    菲菲ie:

    其实我也对这些复古的钓具很感兴趣,只是在国内不好搞到。

    2013-10-17 下午 3:19 [回复]
  2. 板凳
    在路上:

    您好,您是渔具收藏爱好者吗?我是《钩尖上的中国》第二季的导演,我们正在拍一集这样的纪录片,不知道您是否有兴趣参与或者方便提供些这方面的线索呢?我的微信zy1563300975,欢迎赐教,感激不尽。

    2016-03-05 下午 4:25 [回复]
    • 面包:

      你好 这篇文章来自投稿 如有需要我可以尽力提供

      2016-03-06 上午 10:56 [回复]
  3. 沙发
    面包:

    这篇文章比较早了,不一定可以联系上他, 我会尽量去联系

    2016-03-10 下午 3:17 [回复]

发表评论

表情
还能输入210个字